標題 是否所有的「塑膠」產物都會致癌呢? 可能需要個別研究觀察
標籤 惡性腫瘤、抗癌生活
發佈日期 2022.05.16
發佈人
縮圖 是否所有的「塑膠」產物都會致癌呢? 可能需要個別研究觀察
關於塑膠致癌的訊息非常多種,包含有文字或影片版本的資料表明「美國醫生協會指出當塑料接觸熱力會產生導致52種癌病的化學物質...」或「使用塑膠容器=致癌?」,因此不可用塑膠袋裝任何熱的食物、不要用塑膠容器在微波爐中加熱、喝茶不要用塑膠杯...等等相關訊息。

針對這類資訊,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搜尋美國醫師協會及美國醫學會網站,皆無發表任何關於「癌症起源於塑膠」的研究或公告。截至目前為止,且美國並非由於網傳的「塑膠致癌」原因而採取部分禁塑,而是為了環保考量。另外,嘉義長庚紀念醫院內科部風濕科主治醫師林靖麒指出,網路資訊指出的「癌症起源於塑膠」定義過於籠統,並且沒有說明「塑膠」與罹患癌症的關聯程度,並不符合嚴謹的醫學研究報告。

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毒物科廖曜磐主任則說明,「塑膠」材質其實可以涵蓋許多種類與合成方式,且耐熱程度不一、接觸熱溶解後的化學物質也不相同。是否在「接觸某些化學物質後就會得癌症」則需要個別進行嚴謹的醫學研究。目前尚無發表「吃進多少量就致癌」相關的研究報告,雖然有部分動物實驗中可以觀察到致癌現象,但並不是所有化學物質都有進行研究,且是否對於人體會致癌,亦尚無明確定論。
【來源出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我們推測,可能是因為塑膠的化學物質種類太多,有些致癌、有些不致癌,為了怕使用者分辨不清,因此有些文章或者宣傳,就是直接說塑膠會致癌,詳細情況可參考本篇文章。
塑膠食品容器怎麼挑選?需注意塑膠編號
塑膠材質有7種塑膠號碼,衛生局提供安全口訣方便作為挑選塑膠容器的參考「12不重複、3不微波、4低耐熱、5使用較安全、6遠離熱酸鹼、7類多應慎選」; 參考以上口訣,可以更安全的使用塑膠。
  • 1、2不重複:

    若塑膠容器上印有1、2號就不要重複使用。
    1號PET(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俗稱寶特瓶),質量輕、韌性佳、耐酸鹼、攜帶及使用方便,常用來作為飲料容器的材料,僅耐熱60到80℃左右,建議不能裝熱湯、或是寶特瓶放在夏天車上都可能造成塑膠變形,建議不再使用。2號是HDPE,硬度較大,耐熱度約90-110℃,一般無毒性,注意耐熱度的情況下,使用具相當安全性。

  • 3不微波:

    若塑膠容器上印有3號就不要拿來微波加熱。
    3號PVC(聚氯乙烯)具有易加工及可塑性等特質,在生活中普遍使用於:霧面塑膠袋、雨衣、水管、電線或文具等,不耐高溫、不可微波且含有塑化劑,若過量攝入塑化劑,會影響人體的內分泌作用,對生長、發育,特別是男性嬰幼兒的生殖影響較大。PVC僅耐熱60到80℃左右,因此並不適合盛裝食物。另外,保鮮膜也常用3號PVC製成,建議在購買食品容器或保鮮膜時,應避免選用PVC材質的產品。

  • 4低耐熱:

    若塑膠容器上印有4號就不要和任何熱的東西放在一起。
    4號是LDPE,跟2號塑膠HDPE相同,屬於PE的一種。耐腐蝕、耐酸鹼的特性,一般來說並不會產生毒性,常用於塑膠袋、瓶子,耐熱度大約在70-90℃。若需要微波,可以選用4號低耐熱的PE保鮮膜,但建議不要與食物有接觸。

  • 5使用較安全:

    5號塑膠是PP(聚丙烯),耐高溫(100-140℃)、可抗耐酸鹼、韌性佳(耐碰撞)的特質,廣泛使用在保鮮盒、布丁盒、豆漿瓶、微波容器、垃圾桶、汽車等較硬的塑膠容器會選用這個材質。PP並無口服毒性,是在塑膠中為較理想且安全的食品容器材質。

  • 6遠離熱酸鹼:

    若塑膠容器上印有 6 號就不要和任何酸鹼度太強或太熱的東西放在一起。
    6號是PS材質(聚苯乙烯)其吸水性低且安定性佳,常見於養樂多瓶、外帶飲料杯、一次性餐具,如保麗龍免洗餐具、部份泡麵碗及蛋糕盒等。但其耐熱度僅約70℃左右,不可以拿來盛裝酸鹼度太強或太熱的液體。

  • 7類多應慎選:

    若塑膠容器上印有7 號就要提高警覺,相當多有害物質。 7號塑膠為前述6類塑膠以外的其他製品,種類較多,較常見的有美耐皿樹脂、聚碳酸酯(PC)、聚乳酸(PLA)等。美耐皿樹脂就是三聚氰胺,耐熱溫度110-130℃,建議在購買回來後用熱水煮半小時,就可將甲醛釋出。聚碳酸酯塑膠製品則有質輕、透明、耐熱及耐衝擊等特色,常用於製造奶瓶、眼鏡、光碟片及家用電器等,PC可能釋出的雙酚A,對於人體具有環境荷爾蒙的作用,近年研究可能危害人體健康,應謹慎使用。
結論
結論 結論 台灣有著塑膠王國的稱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塑膠的機會很高,針對「塑膠=致癌」的錯誤謠言,雖然目前尚未有明確人體研究指出「吃進多少化學物質就致癌」相關研究,但其實各類塑膠耐熱、抗酸鹼的程度不一,相對所產生的化學物質也不相同。

Cancell抗癌好夥伴團隊建議可以根據衛生局的口訣,作為挑選塑膠容器的參考:「12不重複、3不微波、4低耐熱、5使用較安全、6遠離熱酸鹼、7類多應慎選」,民眾可以更為謹慎了解各類塑膠的特性,並依照需求與狀況進行使用,避免攝入不必要的化學物質。

最保險的方式,可以多選擇5號PP塑膠,甚至直接改用其他較安全的材質,例如木質或陶瓷餐具,避免不知不覺中影響身體健康。
【來源出自Heho健康、台灣癌症基金會與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用「塑膠」裝熱食或加熱是完全保險的嗎?仍需注意各種塑膠的耐高溫上限並注意使用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顏宗海主任指出,塑膠材質分成許多種類,且各有不同的耐高溫上限,其遇熱會產生的化學物質也不同,因此是否適合微波、倒入熱水也視材質而定。

例如PVC塑膠(聚氯乙烯)僅耐熱60到80℃,若是在不完全燃燒的狀態下會產生戴奧辛,且遇高溫容易溶出塑化劑;但PP(聚丙烯)則可耐高溫達140℃,常用於製成可微波容器,美耐皿樹脂(Melamine Resin)也是常見的塑膠碗材質,耐熱溫度一般介於110℃~130℃。建議
  • 使用微波爐加熱、電鍋蒸煮或烘烤,選用瓷器、玻璃較塑膠容器適合
  • 若塑膠碗有刮傷或磨損,建議立即更換,避免盛裝食物時溶出三聚氰胺或其他物質
  • 建議選擇中性洗潔劑進行清潔,且發現容器出現龜裂或顏色異常,應避免使用。
    • 【來源出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與衛生福利部藥物管理署】
資料出處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