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癌症治療的重要角色—放射治療(電療)
標籤 惡性腫瘤、療程新知
發佈日期 2021.10.19
發佈人
縮圖 

- 治癒癌症(根治性治療):將放射治療單獨使用,或搭配外科手術、化學治療前後進行結合治療,以增加腫瘤消除的成功率,或減少癌細胞轉移的機會。在腫瘤大於 5 公分、癌細胞轉移之腋下淋巴結超過3 個、手術邊緣靠近或有癌細胞感染時,放射治療常作為根除手術後的輔助療法。
- 紓緩治療:由於腫瘤可能會引發各種痛症及身體的不適,因此使用放射治療可作為控制症狀的治療方式。
- 良性腫瘤與疾病治療:多應用於血科病,例如血管瘤、瘢瘤或個別良性腫瘤。
由於放射治療的療效是由治療累積的,因此必須在幾乎完成所有劑量後才可能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治療會由放射師執行,在治療操作期間感到不舒服的情況,建議立即告訴現場操作人員,治療機器可以隨時停止,待將問題處理後,再評估是否繼續進行該次治療。針對療程若有任何疑慮或身體狀況,記得可以找放射腫瘤科醫師討論,以獲得最佳的治療喔!
以下為每個部位進行放療常見的副作用:
- 腦部治療:感覺到頭痛、嘔吐或偶爾的視覺變化,頭部的局部產生掉頭髮及輕度的頭皮反應。
- 口咽及頸部治療:在治療的初期(2-3週),會出現唾液變黏稠、唾液減少、味覺影響的變化;之後在5-7週時,口腔黏膜會產生紅腫、口乾、吞嚥困難,進而影響食慾的副作用。
- 胸腔及乳房治療:
- 胸腔:食道黏膜的發炎反應,喉嚨感覺有異物感、吞嚥疼痛並引起咳嗽;另外,也可能引起白血球、紅血球或血小板降低,造成造血功能的傷害。
- 乳房:照射區域可能產生發紅刺痛或乾癢;淋巴的回流情況不順暢的反應。
- 胃或腹部治療:
- 上腹部:噁心、消化不良。
- 下腹部:消化不良,脹氣,腹瀉或頻尿症狀。

- 疲勞感:疲勞是放射治療後常見的副作用,會有全身無力、能量盡失的感覺。通常發生的時間在治療開始幾週後,但這種疲勞感在治療結束後就會逐漸消失。主要是由於放射治療身體會需要較多能量修復受治療影響的身體組織,也有可能是因為治療後白血球減少、失眠、疼痛、食慾不佳等多原因所致,可以從工作減量、增加睡眠時數及提升睡眠品質、補充充足的水分、適度運動來協助身體恢復、降低疲勞感。
- 皮膚:在放射線治療約2-3週後,照射區域的皮膚特別是在皺摺處,常出現類似於日曬過度的現象,逐漸變紅及較為敏感,嚴重時則有脫皮、疼痛或有滲出液。照護方式包含:
- (1)穿著寬鬆吸汗的棉質材料衣物,以盡量減少摩擦或刮刷、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引起治療部位的皮膚傷害。
- (2)不塗抹肥皂、痱子粉、化妝品或其他化學藥品於治療部位。
- (3)不要在治療區域的皮膚上使用具有黏著性的膠布,若有必要可使用紙膠,並且盡量避開治療的部位,以免造成發炎。
- (4)治療部份不可熱/冰敷,請用溫水來輕柔清潔,並以柔軟毛巾按乾。
- (5)盡量避免使用剃刀(可與醫師確認後,改用電動刮鬍刀剃鬍)。
- (6)戶外可撐洋傘、戴帽子或穿戴長袖上衣,減少陽光曝曬。
- 食慾不振或吞嚥困難:可以採少量多餐的方式,並選用高熱量、高蛋白飲食。若感覺咀嚼或吞嚥困難,則採取流質飲食。搭配適量運動,良好的營養很重要。要攝取均衡的飲食以防止體重下降。
- 口乾:可以從增加每日喝水的頻率、多提醒自己喝水,水的溫度不宜過燙也不宜過冰,同時需避免抽菸、喝酒、嚼檳榔,以避免刺激口腔粘膜,使黏膜變得更乾燥。
一般而言,多數的癌友接受放射治療後仍能照常生活、維持日常活動,但仍會因治療部位、劑量或個別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需時刻注意自己身體的狀況與副作用影響,提醒自己量力而為、照護身體為重。以上Cancell團隊更深入介紹放射治療的功能與進行,並羅列常見的副作用與簡易的自我照護方式,若有任何關於治療、副作用或照護及其他醫療相關問題時,請與醫師或護理人員進行詢問或溝通,以獲得最適切的治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