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慢性咳嗽是因胃食道逆流導致,長期下來是否會造成胃癌或其他癌症?
標籤 胃癌、抗癌生活
發佈日期 2021.09.23
發佈人
縮圖 慢性咳嗽是因胃食道逆流導致,長期下來是否會造成胃癌或其他癌症?
Cancell 問與答中看到二篇有關慢性咳嗽跟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先安慰大家一下:一般來說「短期」的胃食道逆流不會導致胃癌或其他癌症。其實多數的咳嗽與肺癌是沒有關係的,除了感冒外,氣喘、胃食道逆流、肺結核以及過敏…等許多問題,都可能導致咳嗽。但這是一般來說,畢竟造成咳嗽的可能因素很多。如果是長期咳嗽就必須要有警覺,下面我們再詳細敘述。
先了解慢性咳嗽跟胃食道逆流:
慢性咳嗽:慢性咳嗽症狀會持續大於 8 週,有可能是體內無法控制的發炎、過敏抑或是肺部長期發生病變所導致的。其中以上呼吸道疾病、氣喘、胃食道逆流為慢性咳嗽主要發作原因。

胃食道逆流:當酸性胃液逆流到下食道或咽喉時,咳嗽接收器受到胃液的刺激,產生咳嗽的傳導訊號。此外,胃液若不小心被吸進下呼吸道也會產生咳嗽的症狀。胃食道逆流則佔了慢性咳嗽發作原因中的 21% 。

胃食道逆流患者主要症狀通常分成兩大類

1.典型症狀:胃酸逆流(飯後或空腹太久的時候覺得喉嚨、嘴巴酸酸的)、胸口灼熱(火燒心),或是常常打嗝、脹氣、消化不良。

2.非典型症狀(門診也相當常見):包含慢性咳嗽、慢性咽喉炎,還有喉嚨沙啞、胸口疼痛、胸悶,甚至可能造成氣喘病發作。

大部分非典型症狀的病人在來腸胃科之前,都會流浪一段時間,在耳鼻喉科、胸腔科、心臟科這三個科別之間周轉,看完一輪後,各科醫師判定都不是他們負責的疾病,最後才會輾轉來到腸胃科。

假如是有經驗的醫師,面對慢性咳嗽或胸痛的患者,一定會先做肺部X光、心電圖等關鍵檢查,初步排除是肺部或心臟的問題,那胃食道逆流的機會就很大。
真實案例
一名四十旬婦人咳嗽、氣喘好幾個月,但沒有氣喘家族史。胸腔科醫師為她做一系列檢查,都沒有問題,懷疑與胃食道逆流有關,轉介到胃腸科,經內視鏡檢查沒有發現明顯食道潰瘍或糜爛,經口服質子幫浦劑治療胃食道逆流後,症狀確實逐漸改善。

收治該個案的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志堂表示:「咳嗽時間如果超過8周,其可能病因至少有30種,但其中約有10%的慢性咳嗽患者,咳嗽原因與胃食道逆流有關。倘若於耳鼻喉科、胸腔科治療未果,排除抽菸且胸部X光顯示正常,應轉到胃腸科檢查。若沒即時治療,咳嗽引起胸腔、腹腔壓力變化,恐加重胃食道逆流症狀,形成惡性循環。」

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朱光恩也補充:「胃食道逆流在醫學上正確名稱為「逆流性食道炎」,當胃和食道中間的賁門括約肌鬆弛,胃酸就可能逆流到食道或喉頭支氣管,造成食道與喉嚨不適,包括引起食道黏膜潰瘍、慢性咳嗽、氣喘、聲音沙啞、痰多、火燒心、嘔胃酸和胸口痛等症狀。 抽菸、喝酒、暴飲暴食、吃太多辛辣或油炸食物等,都會導致胃酸過多而逆流。懷孕婦女和體態肥胖者,因橫隔膜變形擠壓到賁門造成括約肌鬆弛,也會引起胃食道逆流發生。在門診觀察,約5至6成病人都有胃食道逆流情形,加上近年來飲食西化、工作及生活壓力愈來愈重,患者有逐年增加趨勢,但常遭病人輕忽,只到藥局買胃藥或胃散解決,僅治標不治本,最後可能導致食道癌、胃癌發生。」
長期胃食道逆流需要盡快就醫,超過1個月就要趕快照胃鏡,當心癌症找上門
短期且輕微的胃食道逆流,發病時間不長(不超過一個月),經過醫師初步評估認為狀況不嚴重,以藥物治療配合調整飲食、生活習慣,有些病人就慢慢痊癒了。胃食道逆流一般是輕症,假如是慢性、長期、嚴重的胃食道逆流,則罹患食道潰瘍、巴瑞特食道或是食道腺癌的機率會提高。

這是一環接著一環的。 首先胃食道逆流可能先引起食道潰瘍,潰瘍久了又可能造成食道黏膜變化,出現名為「巴瑞特食道」的癌前病變,罹患巴瑞特食道的患者最高大概有6%的機率可能演變成食道腺癌。而且胃食道逆流只是一個症狀,背後原因也可能是病人罹患胃潰瘍、腸胃道瘜肉、甚至是癌症。

在這邊真的要提醒,長期胃食道逆流的讀者。要是你胃食道逆流症狀超過一個月,看過醫師或自行服藥都沒有改善,或是有漸進式且原因不明的吞嚥困難(一開始吃固體食物時吞嚥困難,到後來連水都喝不下去)、體重下降、糞便變成黑色或紅色、體檢時發現原因不明的貧血,都一定要就醫,而且一定要照胃鏡。
長期胃食道逆流需要盡快就醫,超過1個月就要趕快照胃鏡,當心癌症找上門
如何改善胃食道逆流狀況?
要改善胃食道逆流,調整日常的飲食與生活型態是最重要的。可以試試看下面的飲食跟生活方式,保養自己的腸胃道更加健康。

1. 溫和飲食:選擇好消化的食物、攝取適量纖維質、低甜度水果、無咖啡因飲料,減少刺激性食物。

2. 乾濕分離:一般民眾也可調整進食順序,掌握「乾濕分離原則」,先喝湯再吃固體食物,避免餐中配湯或飲料,延長胃部處理食物的時間。並且每餐只吃 7分飽,睡前 3~4 小時不進食。

3. 生活習慣:例如,吃太飽、吃太快,吃飽就坐著不動。習慣穿緊身的上衣或內衣會給胃太多壓力,無法把食物推往小腸。需要戒菸、戒酒還有避免刺激性的飲食。用餐後不要立刻躺下,睡前3小時內不要進食。

保養腸胃道的文章,可以參考我們: 「保養身體是好事,那你重點有放對嗎? 七成免疫細胞在腸道!保持腸道健康能夠更預防癌症」
參考文獻:
Irwin RS, Curley FJ, French CL. Chronic cough. The spectrum and frequency of causes, key components of the diagnostic evaluation, and outcome of specific therapy. Am Rev Respir Dis. 1990 Mar;141(3):640-7.
咳嗽到什麼時候要看醫生?
咳嗽症狀大部分不會是嚴重的疾病所導致,但如果出現某些需要立即就醫的症狀時,千萬不能掉以輕心,以免出現嚴重併發症。我們可以透過以下症狀來初步判斷是否要緊急送醫:
  • 消化道出血:咳出血(或血塊)或吐出咖啡狀嘔吐物,可能表示消化道有出血的情形,例如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都可能出現這種狀況。
  • 呼吸急促且困難:若呼吸突然變得急促,並又感到越來越喘,且伴隨胸痛的情形,這時就需要立即就醫檢查。醫師屆時會藉由各項檢查,來協助你判斷心肺方面是否出現問題。例如氣胸或者是嚴重肺炎…等疾病都可能有這種表現。
  • 異物導致的嗆咳:如果被食入的貢丸、魚骨…等異物不小心進了呼吸道中,以致患者沒辦法用力咳出來,且出現呼吸困難、無法說話及患者雙手按著喉嚨的情況。這時可以先用哈姆立克法來急救。若急救無效則需要緊急送院處理以避免呼吸不順、缺氧、吸入性肺炎等問題。

這狀況叫Barrett's esophagus,簡單說是食道與胃交界的賁門的鱗狀上皮細胞(食道壁的細胞),因慢性發炎,轉變成柱狀上皮細胞(類似胃的細胞)。這算一種癌前病變(類似紅斑的概念),如果發現則需減重及定期內視鏡追蹤。
資料出處來源